百萬圓桌會啟發 王傲山樂分享
- RT FAMILY
- 2024年4月16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4月17日
年輕保險領軍:成功在於信自己「得」
王傲山(Marcus)畢業投身職場時,正值金融風暴。外圍環境不明朗,為了盡快找到工作,他選擇投身保險業解「燃眉之急」,殊不知一做十多年。
今天他已貴為友邦保險資深區域總監,領軍數百人,成功關鍵是相信自己「得」— 有能力達成目標。本周日(11月30日)他應邀在TED x Kowloon開壇,奉旨實踐自己的愛好 — 與眾分享。
能夠在著名的TEDx上分享,王傲山感到相當興奮。王傲山說自己很「宅」,興趣不多,其中一項正是分享理念。本周日他將分享對轉念反思、跳出思想框框的看法。
20歲佣金「達標」 悟生活平衡
分享這「興趣」,居然源自98年他成功躋身的百萬圓桌會議(MDRT)。這是全球保險從業員夢寐以求的一種境界。當時20出頭的他,已達到入會最低門檻。根據2014年官方資料,年度佣金收入需在552,000港元以上,有效保費需達到2,208,000港元。
但王傲山坦言,他入會「並非是為了『啊!我年做過百萬生意』之類的虛榮感。」而是為了認識MDRT內世界各地保險業精英,才下定決心要達到入會標準。每年全球頂尖銷售員雲集,分享經驗和心得,讓他學習到在不同國家銷售保險時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。
他因此受到啟發,深信自己需要將富意義的想法宣揚開去,叫他人進步。現時他平均每1至2個月就會到外地演講,分享心得和經驗,也經常聯同不同界別的知名人士到學校分享創業及成功心得。
另一個有趣點是:「在MDRT,我學會了Balance of Life(生活平衡)。」保險銷售往往是多勞多得,但MDRT強調,從業員要在平衡工作、家庭、健康、貢獻社會等生活各方面。「不是說你事業成功身體就必然要差,專心工作也不代表不能貢獻社會,一切都要平衡。」
成立慈善基金 體驗助人喜悅
王傲山一直熱衷於慈善活動。「我時常都參加賣獎券之類的街頭籌款活動。能夠幫助人會有一種喜悅,由於我是保險從業員,有『跑數精神』,連籌款成績都要做第一。」結果他先後獲邀加入雁心會、獅子會等慈善組織的董事會。「從中我了解到一個慈善團體是如何運作和CEO的工作。這些都不是打工可以學習到的。」後來他的保險正職漸上軌道,開始涉獵演藝人經理、電影製作等不同範疇,當然也不少了慈善工作。他曾助許志安、蘇永康等成立慈善基金,直至3年前,在朋友的鼓勵和支持下,他成立自己的「傲翔慈善基金」,支援年輕人升學和就業等。
「熱愛改變 人才能看到機會」
王傲山認為,年輕人對前路感到迷惘自然不過。「遇上逆境,當然要找人傾訴,但不要找只會認同自己或者聽你埋怨的人,這樣對你沒有幫助。」他說。「你需要的是一個比你出色的人的鼓勵和正能量,這樣才能走出逆境。」
人生畢竟有順有逆,有得有失。王傲山說:「我不太看重得失。」但這不代表不用努力。「未知道結果前,你一定要相信自己『得』,否則做來幹嗎?但一旦失敗,就當是經驗好了。」他續說:「創業是要經歷過多次失敗,然後才會成功。但經驗愈多,失敗次數就會減少。」
樂觀是好事,但王傲山認為,他最大的缺點是過分樂觀。「過分樂觀會使人忽略了很多可能會出現的跌碰和困難,甚至是陷阱。」但他對這個「缺點」卻不以為然。「我覺得不用去改正。」他想一想後續說:「你每一次創業,都會有無數人潑你冷水,說你不行。若果你不樂觀一點,如何捱下去?」
王傲山續說:「要成功,一定不是靠傳統思維,必然是透過創新的方法。人們之所以覺得『不行』,是因為傳統方法和模式到現在已經不再可行。」他認為人應該擁抱改變。「熱愛改變,人才能在改變中看到機會。」
他認為,再不被看好的行業,仍總有人可以風生水起。他以最近開台的香港電視為例。「有人說互聯網年代再沒有人看電視,不過香港電視依然很受歡迎;就算開台時困難重重,王維基扭盡六壬,還是做到他要做的事。」
「當全世界的人都說你不行,你不能說自己不行。每一件成功的事,都必定是有一個人在帶領潮流,為何那個人不可以是你?」王傲山說。
Komentarze